首页 C语言 socket编程(二)
文章
取消

C语言 socket编程(二)

socket缓冲区

对于tcp_socket,在创建socket的时候同时分配了两个缓冲区:发送缓冲区、接收缓冲区,每个tcp_socket之间的缓冲区的互相独立的

对于udp_socket,只有一个缓冲区:接收缓冲区,没有发送缓冲区,因为udp的不可靠,所以也没必要在内核中保存发送的副本


滑动窗口:

tcp实现流量控制的核心就是滑动窗口,所谓滑动窗口,可以理解为接收缓冲区buffer的剩余空间大小,也就是告诉对方,我还能接受多大的数据

接收到ACK报文后,从ACK报文中可以获得对方的滑动窗口win的大小,表示本次最多只能发送这么大的数据,如果无视改值,发送过多的数据,则对方会直接将溢出部分丢弃,这就保证了接收buffer不会溢出,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

udp并没有滑动窗口机制,没有任何流控机制,所以,如果对方不断发送udp包,而应用程序若不及时从内核拷走数据,会导致先前接收到的包被淹没,导致丢包

对于tcp,如果对方不断发送数据,应用程序没有及时的处理buffer中的数据,则滑动窗口会逐渐缩小,一直到0,这时,对方也就不能再发送数据了,只能等待应用程序将buffer中的数据拷走之后,窗口才会打开,才会恢复数据的接收,保证了先前的数据不会被淹没


查看内核当前的socket缓冲区大小:

net.ipv4.tcp_rmem = 32768 436600 873200:tcp_socket接收缓冲区大小,min、default、max值(byte字节)

net.ipv4.tcp_wmem = 8192 436600 873200:tcp_socket发送缓冲区大小,min、default、max值(byte字节)

net.core.rmem_default = 8388608:内核socket接收缓冲区默认大小(byte字节)

net.core.wmem_default = 8388608:内核socket发送缓冲区默认大小(byte字节)

net.core.rmem_max = 16777216:内核socket接收缓冲区最大大小(byte字节)

net.core.wmem_max = 16777216:内核socket发送缓冲区最大大小(byte字节)


对于recv、send函数,其实都是在操作这个buffer缓冲区:

对于recv,该函数只是从socket的缓冲区中拷贝数据,并不是从网络中直接获取的数据

对于send,该函数只是往socket的缓冲区中写入数据,写入完毕就返回,并不知道数据什么时候发送给对方,这些都是tcp/ip协议栈做的事情

tcp粘包问题

现在假设这么一个场景:

应用程序A和应用程序B通过tcp_socket建立了一条tcp连接,然后A将123内容的数据分三次发送给B;

但是如果B不及时处理buffer中的数据,在等待A发送完后,调用recv从buffer中拷贝数据后,会一次性把三个数据一下拷进来,内容也就变成了123,完全变了意义,这就是tcp的粘包问题,也反映了tcp数据的无边界性

对于文件传输这类的应用,这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妥,因为,接收方只管收就行,管他粘不粘包;

而对于某些应用,如长连接的http,需要在http头部加上CONTENT-LENGTH字段标明内容的长度,以便对方分清界限

但是对于udp,并不会出现粘包问题,因为udp包之间本身是有界限的,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粘包问题了

网络字节序、主机字节序

我们知道,对于不同的cpu,有不同的字节序:

常见的Big-Endian:PowerPC、IBM、Sun

常见的Little-Endian:X86、DEC

ARM既可以是大端模式、也可以是小端模式,是可以调节的


这就导致了在网络通信时的一个问题,我该怎么知道对方发来的数据是大端序还是小端序?

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,规定在网络传输中,统一使用大端序


在recv、send、recvfrom、sendto函数中,已经自动帮我们进行了相应的字节序的转换;

而在处理sockaddr的时候就要注意了,需要我们自己手动的转换相应的字节序

主要用到这几个函数:htons()ntohs()htonl()ntohl()

h就是host,也就是主机序,n就是network,也就是网络序,s表示16bit的无符号数,l表示32bit的无符号数

对于ipv4:ip地址就是32bit的无符号数,端口号就是16bit的无符号数,就可以用上面的函数进行相应的转换

不过对于ip地址,我们其实一般都是用点分十进制记法的字符串来表示的,如"114.114.114.114",而并不像端口号直接用整数表示

对于这种形式的ip地址,可以用inet_addr()inet_aton()inet_ntoa()inet_pton()inet_ntop()函数进行转换


in_addr_t inet_addr(const char *string);:将点分十进制的ip转换为网络序

  • string:输入参数,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
  • 返回值:成功返回网络序的ip地址,失败则返回INADDR_NONE

int inet_aton(const char *string, struct in_addr *addr);:将点分十进制的ip转换为网络序

  • string:输入参数,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
  • addr:输出参数,struct in_addr类型的指针
  • 返回值:成功返回1,失败返回0

char *inet_ntoa(struct in_addr addr);:将网络序的ip地址转换为点分十进制的字符串

  • addr:输入参数,网络序的ip地址
  • 返回值:成功返回转换后的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,失败返回NULL

int inet_pton(int family, const char *string, void *addr);:将点分十进制的ip转换为网络序

  • family:输入参数,协议族,AF_INET、AF_INET6
  • string:输入参数,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
  • addr:输出参数,保存转换后的网络序ip地址
  • 返回值:成功返回1,输入不是有效格式则返回0,失败返回-1

const char *inet_ntop(int family, const void *addr, char *str, size_t len);:将网络序的ip地址转换为点分十进制的字符串

  • family:输入参数,协议族,AF_INET、AF_INET6
  • addr:输入参数,网络序的ip地址
  • str:输出参数,保存转换后的点分十进制地址
  • len:输入参数,指定str的长度
  • 返回值:成功返回str的地址,失败返回NULL

总结:不推荐使用inet_addr,有缺陷;对于inet_aton、inet_ntoa只支持ipv4,而inet_pton、inet_ntop则支持ipv4、ipv6

在socket中使用域名

struct hostent *gethostbyname(const char *name);: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

  • name:输入参数,域名,如”www.baidu.com”
  • 返回值:成功返回一个指向struct hostent类型的指针,失败返回NULL

struct hostent结构体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struct hostent
{
  char *h_name;			/* Official name of host.  */
  char **h_aliases;		/* Alias list.  */
  int h_addrtype;		/* Host address type.  */
  int h_length;			/* Length of address.  */
  char **h_addr_list;		/* List of addresses from name server.  */
#ifdef __USE_MISC
# define	h_addr	h_addr_list[0] /* Address, for backward compatibility.*/
#endif
};

一般我们使用h_addr就行了,如果你想用printf输出它指向的ip地址,别忘了进行字节序转换

h_addr是一个指向struct in_addr结构体的指针,可以用inet_ntoa()进行转换

如:printf("host: %s, addr: %s\n", hostname, inet_ntoa(*(struct in_addr *)resolv->h_addr));

resolv是一个struct hostent结构体的指针,即gethostbyname的返回值

获取socket本地&对端地址

int getsockname(int sockfd, struct sockaddr *localaddr, socklen_t *addrlen);:获取本地地址信息

  • sockfd:输入参数,一个已连接的socket套接字
  • localaddr:输出参数,保存获取到的本地地址
  • addrlen:输入参数,指明本地地址的长度
  • 返回值:成功返回0,失败返回-1,并设置errno

int getpeername(int sockfd, struct sockaddr *peeraddr, socklen_t *addrlen);:获取对方地址信息

  • sockfd:输入参数,一个已连接的socket套接字
  • peeraddr:输出参数,保存获取到的对方地址
  • addrlen:输入参数,指明对方地址的长度
  • 返回值:成功返回0,失败返回-1,并设置errno

socket阻塞与非阻塞

tcp_socket

阻塞模式的读(recv):数据在不超过指定长度的时候有多少读多少,没有数据就一直等待

非阻塞模式的读(recv):数据在不超过指定长度的时候有多少读多少,没有数据就立即返回,不等待

阻塞模式的写(send):会一直等待,直到数据全部被发送完,才会返回

非阻塞模式的写(send):采取可以写多少就写多少的原则,并不会一直等到将数据全部发送完才返回

默认情况下,所有的tcp_socket的相关操作都是阻塞的,我们之前用的也都是阻塞模式的读写;


读:阻塞和非阻塞,一般都会考虑循环读取的方式,因为一次读取不能保证读取到我们想要的长度;

对于阻塞读:recv有一个参数MSG_WAITALL,会一直读取到指定长度的数据后才会返回,不过也是尽量读全,在有中断的情况下还是可能被打断,造成没有读到buf_size的长度;

所以即使是采用阻塞模式recv + MSG_WAITALL的模式,也不保证可以读到buf_size的长度,还是需要考虑采取循环的方式;

不过一般情况下,MSG_WAITALL还是可以读取到buf_size的长度的,这种方式的读取,性能会比单纯循环读的好一些;


写:阻塞模式下,也不保证能够发送完全部数据,因为还是可能被中断,导致只发送了一部分数据,所以还是需要考虑循环的方式;

udp_socket

对于udp的读,默认情况下也是阻塞的,会一直等待到一个完整的udp数据报的到来才会返回;

对于udp的写,因为没有发送缓冲区,所以不会因为缓冲区而阻塞,不过还是可能因其他原因而阻塞;

设为非阻塞

获取socket的flags:int flags = fcntl(sockfd, F_GETFL, 0);

设置为非阻塞套接字:fcntl(sockfd, F_SETFL, flags | O_NONBLOCK);

设置为阻塞套接字:fcntl(sockfd, F_SETFL, flags & ~O_NONBLOCK);

非阻塞注意事项

connect发起连接:

  • 返回0,表示已建立连接
  • 返回-1,errno为EINPROGRESS,表示当前进程正在处理
  • 返回-1,errno为其它值,表示connect出错

accept接收连接:

  • 返回>0,表示成功接受连接
  • 返回-1,errno为EAGAIN,表示没有新连接
  • 返回-1,errno为其它值,表示accept出错

recv接收数据:

  • 返回>0,表示已接收数据
  • 返回=0,表示已接收FIN报文(对方关闭了发送通道、关闭了连接等等)
  • 返回-1,errno为EAGAIN,表示当前没有数据可读,应该继续读取
  • 返回-1,errno为EINTR,表示当前操作被中断,应该继续读取
  • 返回-1,errno为其它值,表示recv出错

send发送数据:

  • 返回>0,表示已发送数据
  • 返回-1,errno为EAGAIN,表示当前发送buffer空间不足,应该继续发送
  • 返回-1,errno为EINTR,表示当前操作被中断,应该继续发送
  • 返回-1,errno为其它值,表示send出错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

C语言 socket编程(一)

C语言 socket编程(三)